电子竞技不是洪水猛兽

时间倒退一百年,足球也照样是“洪水猛兽”

相信我们这代的8090都曾经经历过这样困惑的时期。当我们手握着GBA模拟器游玩蓝宝石、手握着鼠标键盘游玩红警魔兽,或是游玩大大小小的和电子游戏有关的游戏时,总会被扣上一个“不务正业”的帽子。

我印象中非常清楚。小时候,家里有台已经老旧不堪的红白机,是我从邻居家已经上了大学的哥哥处死缠烂打磨来的。那时,我非常喜欢那个游戏机,毕竟那是我无人陪伴的童年的唯一乐趣。

“红白机”曾经在中国的青少年掀起一股不同寻常的热潮。

父亲归家少,平日奶奶会照看我。记得父亲给我定了一个规矩,也叮嘱奶奶不要让我逾界,即:每天晚上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。

我听话的遵守。那时候的我,还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可等到我上了大学,上了班,我的游戏方式变了,不变的却是家人一刻不停的“叮嘱”,到后来,叮嘱已经变为了烦躁。

我能明显感觉到当我玩游戏时家长的情绪变化,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,即便我玩的只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红白机上的坦克大战,也免不了吃一个无奈的眼神。

《坦克大战》就是笔者小时候的回忆。

我从不与家人争吵,但我会用眼神抗议,抗议的多了,父母的眼神从惋惜渐渐就变成了无奈。我当然懂得这种眼神的意义,但让我更不解的则是他的态度的成因。

我每天上班8小时,算上吃饭和坐车的时间,一天有差不多十一,十二个小时在外面,就算我回家玩了一小会游戏,不过一个小时,那也仅占我一天时间的20分之一都不到,为什么我要被迫地感受那种无奈?

更别提,坦克大战这种游戏,除了放松与怀旧一无用处,只不过是个已经过气的老男孩的自我陶醉罢了。

小时候我总以为,大人说的话都是对的,大人所做的也都是正确的,所以我从不抱怨他们玩麻将通宵吵的我睡不着觉,弄得屋子乌烟瘴气,客厅肮脏不堪。也不会抱怨他们花天酒地,拖着烂醉如泥的身体回到家中,给家里人添麻烦。

“大人”们之间流行的游戏。

可越来越长大的我,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个胡同中小小的世界了,也不会被囚禁在他人给我编织的价值中,我开始思考价值的成因时,才慢慢理解了家长的做法。

12世纪初,英格兰开始举办足球比赛。球赛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,由于没有专用的场地,大多在闹市区。主持人抛球为信,比赛就算开始。球员们一拥而上,又抢又抱,哪一方把球踢进指定的位置就算获胜。然而假如球进入了那个不幸的倒霉蛋家中,那他就完了。这些球员会不管不顾地哄抢足球,全然不顾家中的摆设。经过球员洗礼的酒吧、店铺或是民宅,最终都会呈现一片狼藉的模样,这种情况,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才缓解。为了保证居民们不再不满足球比赛的运行,主办的城市方开始有意识的寻找空地,足球这项运动,这才开始初步成型。

早期的足球“比赛”。

一直到了18世纪,足球被纳入了奥运会的比赛项目,此时也仅仅是第二届奥运会,而且足球只是作为表演项目。

19世纪初,足球的规则逐渐完善,后再到今日,发展为世界第一运动。

设想一下,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12世纪初的孩子,我想踢足球,这时候的家长对足球是怎么想的?

“蛮横”、“粗暴”、“小混混”。

原谅我找不出更贴切的词汇,12世纪的足球,甚至还不如这些词汇。他们砸东西没有明确的目的,这让我看来还不如强盗。强盗拿了东西至少就会乖乖离开,可一旦家中被“足球队”洗礼过,你不仅要支付家中破损家具的钱,甚至还得忍气吞声不敢发言,因为这些活动是由城市举办的,具有“合法性”。

足球队与其说是项体育竞技,不如说更像是发泄手段。当毁灭的东西多了,人们也就很难分清究竟是因为这件东西“必须毁灭”,或者仅仅是因为某个足球队员的“一时兴起”了。

如果我要学足球,那父母大概率会强迫让我选择手工、经商、珠宝、鉴定等行业,而绝不是让我去做一个足球运动员。能不能赚到钱都另说,最主要的是足球根本就是“不务正业”。

感受到了吗?

是的,这些所谓的偏见与父母无关,与足球本身也无关,只是事件的进程,恰好没有让人们接受而已。彼时的足球,还太年轻。就像是一个稚嫩的小芽,还不具备撑起一片产业的能力。他的枝干未经修剪,新叶疯狂生长,毫无规律,也没有观赏性可言。

而我们的父母,也不过是时代中的一份子。

是时代孕育了他们,是时代造就了他们,也是时代拘束了他们。为什么桌球和围棋算是运动,游戏竞技就不能算是运动?

从父母的角度出发,这已经无关乎游戏本身发展的进程了,而是他们的观念被从小的习惯束缚。你如何让一个从小就未接触过这件事物的人接受这件事物?这不现实。放在12世纪的足球是这样,放在现代的电子竞技也是一样。你让一个现代的人去接受电子竞技,就和十二世纪初的人们接受足球一样困难。当然不仅是足球,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是缓慢的进程,绝不是一上来就能被大众所接受。

现代溜冰非常美观。可在18世纪初,溜冰的穿着被认为太过暴露,曾被明令禁止。

父母去玩麻将,喜欢桌球,扑克,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东西,从年轻时一直玩过来的。这些游戏有他们的魅力和规则,并不代表电子竞技就没有自己的魅力和规则。

经过20几年的发展,电子竞技已经拥有十分成熟的“后备军”,也就是电子游戏了。在这些游戏中,不乏有竞技性强,观赏性强,对抗性强,需要脑力体力,且同样需要刻苦练习的游戏。为什么这些游戏,就不能是“体育竞技”?

几年前,中国跳水冠军何超在国体局称将着手组建电竞国家队时发微博称:“玩游戏也能拿冠军,我们这些项目训练这么辛苦真是白干了。”

看到这条新闻,我才意识到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持有这样的偏见,到底有多少人从不清楚电竞需要的努力。我不否认跳水所需要的努力,但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凭空指责自己不了解的东西,既然是冠军,我觉得至少应该明白一点:任何站在领奖台上的人,都是比台下千千万万个人付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达成的,绝不存在“轻轻松松”拿奖这种事。

wings在TI6时力挽狂澜,为中国军团收回了属于我们的奖杯。

就像是围棋,象棋,甚至于各类脑力比拼一样,承载电竞的载体从黑白棋子,车马炮卒改为电脑,许多人就不承认它是竞技了?不。载体换了,不变的是精神。不承认电竞的历史地位,只不过是部分人过往的狭隘偏见而已。

多年以后,出现了更加新颖的游戏模式,等到它也变成熟,我们这批玩电子竞技的青年人满头华发时,看着年轻人玩着我们不理解的东西,或许也会冒出一句:“什么竞技?少玩点,多看点书不好?” 说到底,不过是时代潮流下的价值,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,造就了我们的不理解。